欢迎您访问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将老城区打造成创新苗圃黄金资源产生钻石效益

发布时间:2024-03-14 17:42:17 作者: 米乐体育平台登入 来源:m6米乐安装

  

  一楼与二楼打通,形成一个开阔、通透、充满人文气息的挑高中庭;连续完整的书墙从地面延伸到天花板,几十级木质台阶将两侧书墙填满。在中庭隔壁的咖啡厅和公共会议室,三三两两的商务人士正低声交谈,入驻这里的创业者,正筹谋着将理想照进现实。

  改造后的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图书馆内部一角金凤摄

  2019年,这座坐落于紫金山下、玄武湖边的半个多世纪的老校园,在送走最后一批学子后,开始擦拭饱经沧桑的“容颜”。

  2021年5月8日,她终于掀起盖头,并以另一个身份亮相:南京首个老校区整体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创新载体——南师大玄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当日,科技园开园,南京城市硅巷建设推进会也在这里举行。科技园正是南京探索硅巷建设个性化模式的微缩景观。

  “硅巷”起源于纽约曼哈顿,是创新创业新形态。它位于城市中心,将既有的存量空间经过创新迭代和功能变革,摇身一变为创新创业新街区。

  从2018年起,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城市硅巷,选定玄武、秦淮、鼓楼三个主城区作为城市硅巷建设的主体,并在连续三年的市委1号文件中明确支持。

  三年来,老厂房、老校舍、老楼宇改造升级,成为城市空间创新应用新地标,一批科技型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硅巷的产业集群加快成形,主城的存量空间开发出增量价值。

  “硅巷是开放式的创新复合空间,硅巷的生命力在于开放融合集聚,凡是有利于创新的要素都可以在硅巷实现融合。”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说。

  走进科技园,古朴与时尚交相辉映。迎面而来的一号楼,外体被粉刷成淡淡的乳黄色,高耸的玻璃尖顶替代破败的木质屋顶焕然一新。步入楼内,走廊里一道道拱门式样的小门厅,将两侧的房间隔开,昔日的教室被改造成办公间。

  科技园所处的南师大紫金校区,此前是南师大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和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所在地,也是南师大新工科教育的发源地。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新阶段,如果这两个学院不能融入主校区,不能融入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规划,学生们不能享受到主校区的人文气息,就难以为学科发展厚植良好的学科生态,难以培养一流拔尖人才的人文素养。”南师大党委书记胡敏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学校一直希望能让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进入“快车道”,几年前,便开始谋划紫金校区的未来。

  但学院搬迁后的紫金校区何去何从,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学校有服务社会的职能,立足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需求,可以将这里打造成师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孵化器。此前我们也有大学科技园,但这里交通便利,在主城区,对于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发展创新产业,有天时地利人和。”胡敏强说。

  南师大的这一规划与当时正在推进城市硅巷建设,盘活空间创新资源的南京市玄武区一拍即合。几次沟通后,双方成立管委会,由玄武区政府委托社会企业金地商置全面负责科技园的投资改造、新建以及招商运营,聚焦软件信息和文化创意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涵盖办公、商业、人才公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综合体。

  目前,南师大玄武科技园近12万平方米,一期项目总共3.4万平方米,已有近40家企业签约落户,一号楼和二号楼已经投入运营。

  三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与东南大学、南理工、南师大合作,推动创新载体转型。同时对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新工集团、万谷等企业合作,推动工艺美术大楼、华东医药等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另外,加快老厂房的二次利用,推动卫岗奶业、原电影机械厂等低效载体资源改造,拓展空间、赋能载体。

  南京的城市硅巷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活力场,南京市科技局局长方靖认为,“城市硅巷有效化解了老城区人口密集、可建设空间存在限制的发展难题,将创新的空间从园区扩展到社区,创业者入驻使老城空间注入了活力,找回产业动力,集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空间更好地激发创新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

  目前南京备案硅巷载体共32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培育和引进科技型企业约1200家,产业集聚度超过70%。

  “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这句赞誉,一度令南京珠江路蜚声国内。珠江路发展的鼎盛期,曾云集电子卖场16个、电子企业超过1400家、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走出了途牛旅游、新华海、宏图三胞等一批龙头企业。

  但随着“电商”快速地发展,珠江路原有的价格上的优势很快被蚕食殆尽。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兴保介绍,2012年电子卖场进入衰退,珠江路两侧200多家店铺,电子科技类产品卖场已不到1/3。2014年起,珠江路多家电子大卖场陆续转型。

  自2015年始,珠江路迎来新生。那一年,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8个省、市级众创空间先后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3年后,南京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硅巷”经济、打造城市“硅巷”列为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珠江路城市硅巷建设开始探索新产业与老城、高校与政府、硅巷与社区融合发展。

  位于珠江路的未来城B座此前空置了三四年,一度凋零,后来,玄武区政府从分散的小业主手中收回经营权,进行整体改造,如今,这里变身为一座“INNO未来城”:餐饮、零售、健身等商业生活配套一应俱全,阿里云联合创新中心也入驻这里,科技创业者们可以在这座具有社交属性的复合办公空间参加各种活动。

  在玄武区科技局局长史庆锋看来,“硅巷建设没有现成模板,也没有固定套路。政府和运营方不是‘二房东’,盘活这些存量空间后,我们坚持一案一策,配套扶持政策,整合创新资源,因地制宜探索硅巷建设个性化模式。”

  在玄武区,各种运营模式的硅巷载体并存,形成一座城市空间创新应用的百花园。同仁西街7号、工艺美术大楼由南京市机关管理局、新工集团等市级单位提供载体,玄武区政府承接,共同打造科学技术创新载体;南理工科技园将卫岗奶业原有土地厂房交由国资平台管理,玄武区联动南京理工大学,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位于铁路南京站北面的“星河领创天下”,后期将吸纳由南京徐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星河WORLD及专家学者合作共建的南京羽驰区块链研究院入驻。

  “硅巷的定位不同于高新区、大学科技园,老城土地稀缺,硅巷就像一个个小苗圃。我们大家都希望在硅巷为小微公司可以提供孵化的土壤,到了产业化阶段,再送入高新区,同时也推动产学研融合,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在硅巷落地。”玄武区区委书记闵一峰说,他们试图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打造差异化、专业化的创新空间组合。

  90后创业者周全,正享受着硅巷的红利。2016年,他创建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四人团队,研发全息影像、裸眼3D等产品。当时,他的团队挤在“同仁西街7号”众创空间一角。2017年,团队拿到5000万元的风投,急需扩大研发团队和办公场地,周全也在硅巷将办公空间从200平逐渐扩大到如今的1200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公司去年的国际收入断崖式下降,关键时刻,玄武区政府减免了团队半年的房租,同时帮他们拓宽国内市场。“区里帮我们推介到长三角文博会,在玄武区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的裸眼3D技术也已经推广到5所大中小学,进入学校的创新实验室。”挺过了疫情的风波,去年达斯琪实现盈利收入6000万,并得到腾讯、万达的数千万元风投。

  搭好舞台,如何让入驻硅巷的企业和创业者留得住、唱好戏,玄武区也出台系列政策“扶上马、送一程”。根据《玄武区硅巷绩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将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资金,以项目化方式对已备案硅巷载体和相关机构新增项目进行专项支持。

  依托利好政策、区位以及主城区专业服务机构密集的优势,优质的创服、创投资源正向城市硅巷涌流。

  史庆锋介绍,3年来,玄武区引导硅巷明确产业坐标,推动产业集群加快成形:在珠江路中心区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产业等,技术与设计、文旅、金融、商业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在板仓街片区,锚定信息技术与科技金融产业持续发力,进一步放大骐谷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骥谷视觉AI产业技术优势;在孝陵卫片区,发挥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知识溢出效应,加快发展智慧医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在铁北红山片区,依托中科软、东华汽车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辐射带动,布局软件信息、移动出行、智慧文旅等符合玄武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创新方阵……

  “同样是巷子,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不同的城市肌理、不同的文化渊源,缔造了城市空间载体的一体多面。硅巷建设也是这一个道理,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明确主攻方向、凝练产业特色、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沈剑荣说,硅巷是资源汇聚的创新综合体,城市硅巷的起点或许是一条相对开放的巷子,但最终要建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助推器、市场运作的创新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激活老城创新基因,优化主城创新生态。

上一篇:苏记|发力服务业扩大开放玄武区能否“达标”?

下一篇: 定格板仓街78号。

首页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  版权所有  

0551-65326529

  
0551-65326529